发布时间:2023-09-25 14:05:50 来源:网络
“公司直招,骗局快逃!”
正是这样近乎挖苦的“宣言”,让21岁的陈玮放心地将自己的简历交给这家“娱乐会馆”,并上门笔试。在交了600元各类费用后,“工作岗位”依然杳无音信。有过两年打工经历的陈玮意识到,自己受骗了。
“公司直招”、“非中介,全免费”、“高薪招聘”……这样的急聘信息大量参杂在网路空间。与过去这些急聘骗局相比,这种“招聘方”有具体地址、像样的办公场所,甚至有“上班地点”,但当应聘者收取各类名目的费用后,几乎无人能获得工作机会。
这种骗局是怎样“变脸”,骗局又是怎样“升级”的呢?
交了这费那费还要“打点”同事
端午节一过,打算来北京找寻机会的陈玮就在网上找工作信息。一条“仓库管理员”的工作信息步入她的视线,这份工作年薪2500元,还管食宿,对应聘者学历等“硬件”几乎没啥要求。
在社会上“行走”了两年,陈玮其实年青,对各类急聘信息并非毫无警觉之心。“这家娱乐会馆跟别家骗局不一样,急聘信息里甚至用了一些狠毒的语言诅咒黑职介,我想没人会骂自己吧?”况且,这条急聘信息中除了有联系电话,还有明晰的地址。
陈玮通过网路与对方取得联系,并将简历发了过去。3月初,她接到这家“会所”的电话,对方表示她的简历已“过关”。陈玮试探性地问:“你们是公司直招,应当不收哪些费用吧?”对方十分肯定地表示:“不收费!”
一周后,陈玮按照这家“娱乐会馆”提供的地址前去笔试。笔试地点在汉中大道近古北路一个“商务会馆”的KTV包厢,陈玮以为这儿就是自己“将要工作的地方”。前来笔试的人不少,都是一一步入包厢内“单面”。
步入包厢,十几个“面试官”坐成一排,相比过去应聘服务员时几个老大姐秉烛谈心式的“面试”,此次可正规多了。问题倒是简单,无非“有没有工作经验”、“为什么要到我们这儿来工作”之类。
最后,坐在中间的“主考官”对陈玮说:“你一个女宝宝应聘库房管理员不太适宜,考虑去做前台吗?薪资也是每月2500元,不搬去店里的话每月补助300元房费,奖金和提成另外算。”陈玮当即答应。就在这时,“考官”又告诉她,因为会馆是娱乐场所,按规定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申领一张IC卡,要交纳300元办卡费。另外上海夜场招聘,会馆下班要统一衣着,还要支付300元服饰费。
陈玮正沉溺在应聘成功的喜悦中,当即拿出200元。“考官”也好说话,称余下的400元可隔日缴纳。第二天,陈玮带着400元来到“会所”,谁知工作人员又用来一张清单,称还需另交“档案管理费”100元、“培训费”150元。陈玮有些疑虑:过去找工作,从来没有在上岗前交如此多费用的,于是提出这种费用是否可在薪资里扣。对方倒也爽快,一口答应了,此后告诉她:“培训过不过关是总监说了算,你最好‘出点血’打点一下,这样通过率高。”
所谓培训,就是一张密密妈妈的酒水单。“经理”要求陈玮将酒水单全部背出来进行抽验。就在陈玮面对酒提单苦背之时,又有“同事”过来与她攀谈:“新来的,总要跟朋友交流一下,这是规矩。”
辛苦获得工作竟是发贴“招人”
记者走访发觉,有陈玮这样遭到的求职者还不少。她们有些在缴费后察觉到异常就退出了,要求退钱却被告知“钱已到财务,退款要走程序”,费用很难追回;有些仍然坚持到“获得工作”,却被转移至其他娱乐场所,根本不安排任何工作和住宿,更不会发薪水,大多数人坚持不过一个星期;只有极少数人最终获得能领到薪水的“工作”,而她们的“工作”竟是网上发贴急聘!
去年刚满20岁的张园也是从网上见到“五星级宾馆”直招“收银员”信息,笔试是在佛山北路近白兰路一间看上去很正规的商务楼办公室,“有四五台笔记本,工作人员都在认真工作”。
与陈玮的经历几乎一致,“押金”、“工作服”、“胸卡”等名目耗去数百元,张园总算上岗了,但下班地点却从“五星级宾馆”变成了一家夜总会。工作人员带着张园步入夜总会后没有安排任何工作,就让他“呆着”。随即,一名自诩保安的人找到他,告诉他“初来乍到,须要给你们一点用处费,请你们喝水”。他又被迫交出数百元,几乎将他随身赃物掏空。在几次打电话寻问曾经的“面试官”后,“面试官”让他去笔试的地方下班:“就是在网上发贴子,发哪些急聘贴子都可以,只要找到人过来应聘就可以了。”
按照一些求职者提供的联系方法,记者以“应聘者”身份拨打一家“商务会馆”电话。接电话的“林总监”明确向记者表示,公司发布的信息是“直招”,并非中介信息:“我们前面写清楚了是直招,不会收你任何中介费用。你来应聘就晓得了,你不给钱我们不可能抢你的,对吧?”
记者随即拨打另一名“经理”的电话,表示有同学应聘该公司受骗了600元,要求返还。没想到那位“经理”表示,“会所”招聘工作是委托中介进行的,所有的招工活动都由中介公司进行,笔试、收费等都是中介所为,与“会所”无关。
明明写着“公司直招”,为什么处处透漏着“黑职介”影子?
据介绍,这种年“黑职介”也有一个演化过程:过去是发布高薪信息迷人上钩,侵吞转帐;后来弄成在商务楼里笔试,缴纳各类费用后再以“不符合应聘条件”、“未过笔试关”为由拒绝求职者;现在甚至能为“坚持不懈”的求职者安排“工作”,借此压榨更多利益。
业内人士剖析,“黑职介”变化是摸准了求职者的态度变化。大部份求职人员把握专业技能较少,也缺少足够多的工作信息,但想获得更多的工资酬金却是你们的共同心理。这种带有“黑职介”影子的“直招”信息,提供的大多是娱乐场所服务员、收银员等不需多少专业技能的岗位,年薪也从过去离谱的“天价”回归到正常偏低的工资水平,并且有意无意地透漏“行业特殊性”,满足求职人员对这种高水平工资的合理想像,亦即逼迫更多人前去“应聘”。
协议一式一份维权困难重重
不过,求职者的维权之路却困难重重。记者走访多名收取各类费用的求职者发觉,她们手中几乎没有任何协议、收据等票证信息。
据陈玮追忆,她收取IC卡费和服饰费后,曾要求“公司”签订协议。“公司”随后掏出协议让陈玮签,而这份协议竟只有一份,签完后也被“公司”收走。对此这家“公司”解释说,当时陈玮还未出席培训,培训完成后会按照求职者的不同表现分配具体工作地点和岗位,届时才能签协议。至于各项费用支票,“公司”则表示“你们收取的费用我们内部都有财务记录,不会吞掉大家一毛钱的。”
事实上,求职者要求退货时,这种所谓的“公司”先是托词称“钱已到财务,退票须要一个月时间”,后来干脆赖皮称“没收过钱”,要求职者拿“证据”。
据一些求职者介绍上海夜场招聘,有些所谓的“娱乐会馆”因被求职者在网上骂得体无完肤,于是改头换面,换个名子继续犯案。求职者陈平就曾遇见过这样的离奇事:自己曾在一家“娱乐会馆”被骗,多次催讨交费遭拒,后来转投另一家“娱乐传播”公司,没想到“面试官”竟和那一家“娱乐会馆”的笔试官是同一人。
按照最高人民法庭、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发布的《关于代办盗窃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盗窃最低入罪门槛由原先的2000元提升至3000元。但“黑职介”诈骗的金额大多在千元以内。维权艰辛,一些求职者只好在网上“抱团”,呼吁有过相同受骗经历的人一起报警。
记者发觉,过去“黑职介”诈骗大多是通过街头小广告、手机邮件或租借店铺诈骗,现在信息交换类网站的急聘信息栏目则出现大量这种“直招”信息,违规成本越来越低。一些网站为集聚人气,对发布信息没有限制和初审,这种“直招信息”一度猖獗,现在部份网站虽对这种信息加以限制和监控,如每晚只能发布一条信息,每条急聘信息中都设置提醒专栏等,但仍不时有这种信息发布。
“黑职介屡禁不绝,说明这一行违规成本低,执法成本却高。”上海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本桥剖析,严打查处黑职介,需人保、公安、工商等多部门协作,应尽早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晰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对关掉、取缔“黑职介”要有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让执法部门有法可依。
文章内容属于全网借用,如果有内容图片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