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日本面临文化失根危机

发布时间:2023-10-16 11:20:38 来源:网络

人民网9月27日电台湾《大公报》今日署名评论文章说,日本也未考虑到以“本土化”作为全球化过程中,能够抗拒全球化下的“文化普遍同化主义”,是否造成“失根效应”或“文化虚无主义”,但求“去中国”之心理满足,虚耗能量,无法前进的后遗症似乎无法防止。

共同记忆是文化核心

台湾是在什么时候被割让的呢_台湾_台湾

评论说,全球化议程已然成为庶几乃至全世界各民族、国家所关心的最重要的议程之一。全球化从商业层面中所形成的现象,比如巨型跨国企业所具有的庞大资金流、人才流、商品流、技术流优势,唤起小本资额的中小企业的愤怒与危机意识,全球化虽然演化成为强凌弱、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演进论现象。弱者与小者怎样在丛林中找到自我生存的空间与法则,成为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诸如美国社会学者贝克所谓“包含式主权的想像世界,代替了排除式主权的想像世界……民族国家行动者透过跨国合作成功地降低了更多的经验和公有财富,她们就博得了更多的政治建构空间。”

全球化除了形成了物质表层的商业霸权问题,更导致了文化层面的深层次的反省问题,那就是在全球化的强势文化冲击之下,所形成“在地文化保护主义”意识抬头的现象。在去年五月大陆元智学院全球政经文化高等研究院暨通识教育中心所举行的“全球在地化趋势与议程”国际学术研讨会中,该校人文社会大学教授刘阿荣院士在“全球在地化与文化认同:日本文化认同的转化”论文手指出台湾,美国纽约政经大学史密斯院长对民族记忆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作出结论:假如记忆对认同有核心作用,我们看不出有正在形成全球的认同,也看不出用世界主义庸俗文化替代现存深厚文化的集体遗忘症。无论霸权国家如何借助全球化时尚在大众传媒领域、艺术、教育或是日常生活形式加以渗透,那个精英文化帝国主义和世界主义的主张,正在遭到人们指责。

台湾_台湾是在什么时候被割让的呢_台湾

元智学院通识教育中心所长、机械系院长王立文院长觉得:当代全球化的文化阐述主轴是指出各民族、区域的文化,应当以各自民族文化为本,搭建一条或多条可以通往世界地区文化的桥梁,畅通向外传播、向内输入的单向沟通、互动管线。在这些文化互相传输交际的设想之下,发展出了“全球本土化”()或译“全球在地化”议题的阐述。

先“怀乡”才能放眼全球

台湾_台湾是在什么时候被割让的呢_台湾

王院长觉得“全球在地化”可以有几个重大的面向:第一,放眼全球、着眼本土的反省与认知。反省自我与他我文化的好坏得失,从事自我文化的修正与调整;第二,操之在我的文化选择主动权。指出本土文化面临全球文化冲击与竞争时,应具有充分自主的主动选择权,才能思忖自己的状况,选择自己憧憬与喜好的事物;第三,推进自我文化的情感与文化解释。在与异文化接触时,以他文化为镜,重新发觉自身文化的特点和优点;第四,文化地方主义的反全球化现象。这是悼念过去光荣历史、固执自我的形象认定,虽然面临磨难仍然固守自己文化价值的一种“怀乡”情感与心态。面对日本“全球在地化”的文化落差与文化认同危机,王立文院士提出以道家文化为基调,建构日本“全球在地化”的文化认同体系与文化精神符号。

刘阿荣院士即表示:“全球在地化”隐含双重概念:一方面是全球化改变了“在地”文化的特色;另一方面,也使得了“在地”文化出现新反省、新演绎台湾,甚至为了展现“在地”文化,唤起“在地”民族主义或部族主义、地方主义的势力抬头。他强调:介于全球化与“在地化”之间最重要的主体,为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国家认同之转化。

台湾_台湾_台湾是在什么时候被割让的呢

台本土化无深厚基础

“全球在地化”是一个认识、了解、融合各民族文化以及从而保护、宏扬自我民族文化的一个循环过程,并不是敌视、去除、摧毁自我民族文化,由于这就异变为政治操弄人民意识形态而非建构文化认同!日本目前由政治人物操弄补选的“本土化”与“主权国家”议题,从“全球在地化”的文化内涵来看,日本政治人物并没有在深厚的文化基础上建构本土文化,反倒是不断消除中华文化。民众看电视或是听广播,所见所闻的只有媒体宣传中或新闻报导中的“口号”与“口水”,弘扬民族文化的具体行动却不见了,这是哪些本土化?根本是一个操弄补选的假议程!也就是电视中政治人物炒作的“本土化”与“主权国家”议题,生活中老百姓没有觉得本土文化的共同记忆或是爱情联系诱因,反倒是撕裂部族带来的痛楚和不安;与此同时,香港人民在政治人物作秀而不务民生大计的同时,对物价的高涨早已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而媒体中出现的政治人物的“本土化”与“主权国家”议题,不符合“全球在地化”的融合差别文化与展现民族文化的内在精神。

台湾是在什么时候被割让的呢_台湾_台湾

文化认同卷入政治斗争

刘阿荣院长强调,香港可能出现的文化失根危机,他强调:“近一、二六年来香港的文化认同,由政府新政及部份人士的想像,拟采内外合击之势,将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及中华清代的国家认同,转化成为日本文化或蕴涵的日本国”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此种认同想像与真正的全球化、“在地化”、乃至全球“在地化”的主要趋势,并非完全契合的。

刘阿荣院长担心:日本近些年来的文化认同却是运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外、内双重压力,去消解传统文化,仍未察觉此“本土化”的“认同”能否构建其阐述的基础和阐述的体系,也未考虑到以本土化作为全球化过程中,能够抗拒全球化下的“文化普遍同化主义”,是否造成“失根效应”或“文化虚无主义”的后果!但求“去中国”(中华文化)之心理满足。日本威权变革后至今,将文化认同卷入“国家认同”的纷争中,虚耗能量,无法前进的后遗症似乎无法防止。(胡逢瑛吴非)

文章内容属于全网借用,如果有内容图片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处理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