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牧笛》的创作特色
贺绿汀第一首较为成熟的钢琴独奏曲《牧羊人的短笛》,在旋律上运用了五声音阶、渐进式等技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西方的多调性作曲技法,巧妙地将欧洲多调性作曲技法与中国民间音乐结合起来,为中国钢琴创作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1. 贺绿汀及其创作背景
贺绿汀,湖南邵阳人,中国著名民间音乐家、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活动家、中国音乐学会创始人、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奠基人。
他自幼受到民间文化和戏曲的熏陶,1923年考入长沙岳云艺术学校,开始学习钢琴、小提琴的作曲原理。
1931年被选拔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主修作曲,代表作品有影视音乐、独奏、合唱、器乐等,作品涉及领域广泛,艺术结构比较严谨,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贺绿汀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影响巨大,贺绿汀创作《牧笛》时,中国正经历着剧烈的社会变革,他的文学创作深受五四运动、鲁迅、冰心以及当时报刊杂志思潮的影响。
同时他的音乐思想也深受早期致力于中西音乐融合的黄自、刘天华、萧友梅等人的影响,何鲁门将自己的创作理念与民间音乐实践相结合,将对民间音乐的热爱与戏剧相结合,并与欧洲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奇尔平·斯宾塞共同参与了《中国音乐与摇篮曲》的创作。
贺绿汀的《牧笛》以独特的旋律和风格夺得冠军。后来,齐尔品把这首乐曲带到了欧洲,并在日本发行,使《牧笛》名声大噪,也使这首乐曲真正地流行起来。这首作品的出现,对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牧笛》的创作特点
《牧笛》采用五音循环模式,以递进的方式展现了其独特的音乐风格,重叠、双句的发展使得双声部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歌色彩,同时其音色结构也十分丰富,形成了生动的音乐形象。
这是一部以民间音乐为素材的作品,在音色、节奏、和声的结合上带有浓郁的民间色彩。
1、《牧笛》是一首节奏感强、韵律丰富的乐曲,具有对称性、对比性和逻辑性。
2、《牧笛》旋律轻快,凸显了通俗化的特点;
音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表现出强烈的对比性,在主题表达上,运用了民间传说中常见的“修饰点缀”的手法,为主题的表达增添了新的内容。
该作品以“调式转调”而闻名,其主题音乐的创作构思和表达都带有鲜明的“民族调式转调”色彩,确立了“调式转调”的民族性。
3、在歌曲的中途,作者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变调音符和断奏音符把音域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使得歌曲更加欢快,充满活力,富有真实感。
复音技巧在田园短笛中的成功运用
贺绿汀曾说过:
“我们应该振作起来,努力创造新的中国音乐。虽然我们不必完全模仿外国音乐,但其中蕴含的很多外国音乐理论都是很有价值的,我们应该吸收,以便在创造新的中国音乐时可以借鉴。”
我们可以弘扬东方民族精神,但不能局限于狭隘的民族概念。
贺绿汀很少有特定的复调性体裁,但他的《牧笛》却属于复调性体裁。
贺绿汀在其“复调风格”中巧妙地模仿了“复调风格”的两种声部,体现出其“复调风格”的中国特色。
通过《牧笛》,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丰富的多音思维,能够很好地组织、串联起音乐的不同层次。这首乐曲采用传统三部曲的形式,第一、二乐段采用复调手法,两部分行云流水。
虽然只有短短两个部分,但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到宫尾、渔角等含蓄的和声因素,融合了中西技法,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中段为主调,用三个平行向下的三个连续的三个低音来降低音量。
和弦的跳跃要快速、尖锐、优美、柔和。
他把西方复调技法与自己的音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复调音乐史上最早的成功范例。
3. 民族特征
《穆章短笛》虽然不是改编自中国传统乐曲,也不是从民间乐曲演绎而来,但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贺绿汀对民歌情有独钟,所以能背下很多曲调和民谣。长期受民间音乐的熏陶,这些民歌的旋律自然而然地在他心里变成歌曲。
《牧笛》一曲充分体现了江南民乐柔美、醇厚、细腻的特色,音色相互呼应,使乐曲更加生动、优美。
在表现主题时,运用了中国乐器笛子,并结合花式变奏,使乐曲更加流畅,旋律更加柔和,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旋律特色。中段则以欢快的民间舞蹈为原型,模仿笛子的音色。
贺绿汀的《牧笛》不仅借鉴了欧洲音乐“复音”、“和声”、“形式”等基本原理,而且摆脱了欧洲音乐中的审美倾向,旋律中充满着泰戈尔独特的“乡土诗意”,风格简洁明快,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民间音乐,对中国音乐界产生了深远而深远的影响。
四、《牧笛》的文学艺术作用
这首乐曲既运用了西方音乐的技法,又展现了独特的民族风格,《牧笛》一经推出就以其独特的民间艺术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
它既是一首抒情诗,又是一幅写实的山水画,描绘了牧童与老牛、田野与白云、笛声与歌声、清脆的流水声。
音乐家魏延歌指出
当时,中国音乐界面临着欧洲音乐理论和演奏方法所带来的各种困难。比如,如何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结合起来?如何表达中国音乐?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特别是在实践中。
但《牧笛》的出现,让很多作曲家意识到,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欧洲的音乐理论和中国的音乐理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特色,同时也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特色。
《牧笛》是中国复调钢琴音乐创作的先驱,中国钢琴音乐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
任何有生命的事物,都必然会经历时间的洗礼。翟伟至今还能清晰地描述出自己当时的感受:
“这是一首多么动人的乐曲啊,特别是和外国乐曲相比,它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江南田园,描绘了一幅人们骑牛送夕阳的壮丽画面。它的出版意义重大,为民族钢琴音乐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牧笛》首次将中国钢琴音乐带给了世界,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开创性的作品,在中国钢琴创作中具有划时代意义。
参考:
[1] 论牧笛的东方美;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朱践耳
[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王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