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之后,游戏音乐该如何加速?本论坛给出答案

“破圈”之后,游戏音乐该如何加速?本论坛给出答案

上海讯 7月30日电(蒲帆)7月29日,“CGDC游戏音乐主题论坛——跨界共融:游戏音乐与多元文化的融合”在上海徐家汇书院成功举办,知名游戏音乐制作人、高校专家、音乐平台等游戏音乐产业变革见证者就游戏音乐理念创新、人才培养、产业赋能、产学研合作、多元文化交流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同推动游戏音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上架的游戏音乐歌曲仅有1500首,2023年单年上架的游戏音乐歌曲数量就达到7000首,短短三年时间,上架的游戏音乐歌曲数量翻了一番。”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内容合作部总监杨炜表示,这些数据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游戏音乐的制作中,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重视游戏音乐的传播实效。

“曾经有一段时期,游戏音乐是低价出售的,由于当时游戏行业对音乐的品质和价值没有清晰的认识,游戏音乐被贴上了‘廉价’的标签。随着游戏行业的兴起,用户的审美也在进化,对音乐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在和用户一起成长。”米哈游音乐总监、HOYO-MiX经理蔡金涵表示,用户审美是动态的,不会等待任何人,你要么与之共舞,要么被它抛弃。因此,我们把HOYO-MiX做成了以原创音乐团队为核心吸引力的品牌战略,积累作品、积累爆款、积累信誉。

在游戏音乐“破圈”过程中,其产业赋能作用也不断显现。宜兴欢乐EUPD总裁柴旭军表示,相较于传统演唱会、音乐剧、交响音乐会,游戏音乐会等新业态带来了一批新的跨界受众。优质内容将这批受众从屏幕带到线下,对当地文化旅游和实体经济有很好的赋能作用。

“欧美、日本等地区和网络的游戏音乐产业不仅建立了正向盈利的商业模式,还以非常独立的音乐内容形式向市场发布。”柴旭军认为,在国内,大家还是习惯把自己看成一家游戏公司,而非一家全方位的IP公司,因此游戏音乐演出被看成是周期性的营销活动,并非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能参与的玩家数量也非常有限。“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游戏音乐可以考虑授权、共建或者制作委员会,让专业团队在优质IP内容的基础上,做出符合线下商业逻辑的尝试。”

随着游戏音乐的价值不断凸显,游戏音乐人才培养该如何跟上游戏产业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国内游戏音乐创作人才的培养也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包括相关的课程设置也应该逐步融入到现今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东表示,一方面,针对游戏音乐行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需要开设相关的游戏音乐培训课程,尝试引入与行业导师联合培养的机制,做好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之前我们和举办过全球游戏作曲大赛,一开始顶尖的获奖者大多是相对成熟的欧美音乐人,但随着这些年比赛和项目带来的传播、学习和交流,中国选手的水平越来越高,获奖数量也越来越多。这也充分说明,只要有学术交流平台、中西互鉴、公平竞争环境、迫切的市场需求和相关成熟的机制,任何行业都是可以成长起来的。”

除了艺术价值和产业价值,游戏音乐作为重要跨文化媒介的作用也愈发凸显。在安东看来,游戏音乐已经成为一种包容多元的国际语言,更多的是一种融合的发展趋势,并不一定有明确而狭隘的界限。只要观众能在作品中听出带有自身文化色彩的元素,就会支持、认可,这也符合“和谐天下和平”的美好愿景。

“无论是文化还是游戏音乐出海,核心在于能否产生文化共鸣。游戏音乐作为一种相对普适性的语言,能够用音乐讲好故事,可以做到‘功夫不负有心人’。”环球音乐大中华区数字及商务高级副总裁丁楠表示,游戏音乐出海的广度和深度要把握好。广度上,要思考用什么方式、用什么渠道把游戏音乐输出给玩家乃至音乐爱好者;深度上,要深挖游戏音乐作为人、游戏、场景之间纽带的作用,真正理解和认知受众的文化动向和关注点。(完)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